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历史 > 五寨城考

五寨城考

关键词:五寨城考 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五寨城考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169169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6699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武必泰


(本文依据清乾隆版《五寨县志》及路生龙、刘生荣、张依仁口述写成)
  五寨城,明镇西卫左所堡也。嘉靖十八年(公元1539年),总兵周尚文在左所堡基础上筑土城(周总兵同年筑三岔堡),置守备、建仓廒。后改防守,增经历、仓使各一。守备署在大东街,经历署在城东隅。
  万历九年(1581年)兵备使肖大亨扩旧址、砌城墙(同年兵备使胡来贡为三岔堡砌砖)。城周四里,每边各一里,高三丈五尺,顶宽五尺。设东、南、西三门,城垣八面建有城楼。因镇西卫有前所、中所(原名后所)、左所(今城内小东街东段及其以南)、右所、上所(河湾)五所大寨堡而得名五寨堡。万历四十八年(1620年)城被大雨淋坏,防守  .俞昌祚率民复修。清雍正三年(1725年)以五寨堡为县城置五寨县(将三岔堡并入)。整个县城设置仍为镇西卫旧样。清雍正十二 年(1734年)知县刘耀圭率民再次修葺,城 垣遂整修完备。城东门名之日“捧晖”,迎旭日东升之意;南门日“迎熏”,乃“熏风自南来”之意;西门日“秩成”,秩者:智也、知也。城外有东关西关南关。城内有大东街与娘娘庙街相对,小东街与西街相对,南街与北街相对,小东街与西街向南有东、西二至七道街;小东街向北(从东向西)有皮条巷、南巷、水口堰巷与大东街相通。西街向北(从西向东)有河神庙巷、胡家巷、周家巷、杨家巷(俗称李家巷)与娘娘庙街相通。城中街道有序,房屋成排,出水有道。城东半出水由水口堰巷水道,西半出水由河神庙巷水道,经北城墙下流出北城后,归入  西堰河。南关有水坝两处,坝水是从清涟河上游的南园经南湾引来,供人畜饮用。清乾隆十三年,知县秦雄褒、县学训导王升因文庙泮池干涸,有违礼制,就从南城门外引清涟水入城,为泮池注水。这股水经南街转十字街到西街,入文庙注入泮池,余水沿西街向西门口流入河神庙巷水道。清流夏秋不断,给城内净化了环境,美化了街景。
  城内小东街东段及向南一带俗称“旧城”,为什么叫旧城呢?因为这一带是明左所堡旧址,是县城最早建有民居和官署的地方。比如城东南角有明代建的仓使署与仓廒;东四道街有明察院署。
  城内十字街街心南侧建有大乐楼。大乐楼下部为石块砌成,上部建有砖木结构楼房,过时过节赶庙会就在这里唱戏。楼下南北相通,东西不通,行人和牛马车辆东、西交通走楼前北侧,南北交通走楼下。十字街是城内最繁华的地段。此外,小东街小十字街心建有钟楼,西街小十字街心建有鼓楼。与大乐楼东、西一线对称布局。
  清乾隆十六年(1751年),城内居民六百九十户,三关居民二百户,约四千口人左右。农历逢三、六、九赶集;五月十三为关帝庙会、九月九为岳神庙会。城内居民住房大部分为平房,只迎街有木结构二层小楼十多幢。
  清代的五寨三关一城庙宇很多,规模最大的当数文庙(即孔庙),建在西街。文庙坐北向南,前后二进院,进了大门就是牌坊式棂星门,宏伟气派,富丽堂皇。第二进院正面为大成殿,殿内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塑像。大殿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,单檐歇山顶,绿琉璃瓦,屋脊也用琉璃构件砌成,宝顶光彩夺目,翼翘角黄绿两色琉璃稳,整个大殿庄严肃穆。大殿两旁有东西厢房,院中有泮池,池上架有石拱小桥,池中水清澈底,水面微波潋滟。
  其次是关帝庙(即汉寿亭侯祠),位于娘娘庙街、东街、北街交汇处北侧,明隆庆二年建。庙前的东、西辕门和南向的北街口各建有木牌楼一座,东、西辕门牌楼两楹一门,高4米,宽约2.7米,两座门上端均有木刻匾额一块:东题”浩荡千秋”,西题“亘古一人”。关帝庙的三座牌楼尤以北街口牌楼最为华丽雄伟。牌楼四楹三门,高8米,宽约7.4米。上部飞檐斗拱,四角挂有风铃;下部中为一大门,宽4米,两边两小门,宽约l. 7米,大门上端匾额正面刻“浩然之气”,背面刻”圣之义也”。关帝庙规模宏伟,关羽及两位将军塑像高约三米,形态逼真;庙门外两侧有拉马人塑像两尊。
  先农坛(亦称农庙),在东关外,雍正六年建。每年立春,县太爷带领众官员前往祭祀,以求风调雨顺。民国以来该庙改为第二高级小学。
  文昌词,在城东门内。清乾隆十五年,知县秦雄褒辟为学宫,名“清涟书院”。民国时改为第一高级小学。
  娘娘庙街庙宇连片,从西向东,依次主要有娘娘庙、城隍庙、财神庙、大寺、关帝庙等。1945年,“晋绥二中”迁址于此。这一带的忠义祠,在城隍庙东。内祀明总兵李联芳,指挥邱麟和参将邱升父子。
  此外还有吕祖庙、社稷坛、风云雷雨山川坛、历坛、牛王庙、三官庙、火神庙、河神庙、龙神庙等等。
  五岳庙也叫岳神庙,俗称高庙,在城东北五里处。隆起一墩,高三丈余,广一里,清涟河自南向东,自东而北,墩居中以折其势,数里外望之隐然俊秀,考之形势家者言:此五寨城池所由结也。庙建于上,以祀五岳之神。清乾隆十五年,知县秦雄褒复构高阁于五岳庙后,以祀芦芽山主。庙成是岁,果年岁大熟。乾隆十六年,秦令又铸一铁鼎以酬神,上铸秦令所撰铭文。
  县署,清雍正七年知县张国正建。县署建于大西街(今党校),门立东西两坊,中宽周方五丈,临以大门。门内东西两班房,中甬道,傍神祀,进为仪门,并立东西角门,进为大堂,日:“惠义堂”,大堂左右为库房,堂下东西吏舍各五间,东西皂快班房各一间,堂下向左入为五寨驿屯马所,中为马神庙,堂后宅门,门外左右司阍房各一间,门内东西厢房各三间,上为二堂,日“居安堂”,堂下由左入为书斋各二间,门内东西厢房各三间,进入正中正房五间,周以墙垣,轩豁爽垲,边塞县治,称宏敞焉。
  大堂门外临街有大照壁一座,上面书“五寨县公署”,东西两侧有石刻对联一副,上联:抚字催科遵国宪,下联:整纲饬纪顺人情。
  清代后期又在县署东北角兴建花园一处,内有假山、亭台、树木花卉,有小屋两间,民国时知县王昌命之日“三树堂”。
  典史署,在西四道街,雍正六年建。大门内东西厢房各三间,进为堂,堂后为内宅,正房三间,东西厢房各三间,西有书房三间。大门内堂之西有监狱一所,内有狱神庙,庙东为巡更房,入内门北为监房三间,西为监房三间,东为厢房一间、女监房二间。周以棘垣,与尉署相为附丽。
  城守营把总署,在县治东,即明指挥署。有大门、二门、东西营吏舍,进为堂,右库堂后为二堂、卧室、厢房、厨房、马房等。
  广盈仓:广仓(即东仓)在城东南六道街。周围四十五丈。进门斗级,宿舍中为仓院,北边为广字二仓、三仓,南为广字五仓、六仓、七仓,东为广字一仓,西为广字四仓。官厅倚北,仓神庙座南。建于明嘉靖、万历年间。盈仓(即西仓)在城西南六道街,周围四十四丈,制如东仓,为盈字一仓、二仓等等。清乾隆八年建。
  关于“砚城”之说,未见史料记载,当是现代人依据五寨地理形势构思而来。说县城正南大洼山形似笔架,城池四方象砚台,城中文庙有泮池为砚墨,故杜撰为砚城。
  关于“秀容堡”之说,亦误。五寨地区北魏时属秀容郡北秀容地,秀容郡治所即今忻州市忻府区,五寨为秀容郡之属地,并非秀容堡。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